Search

除了大家關注的 A組美國法國第一戰之外,稍早的另一場 B組預賽澳洲以 84:67擊敗奈及利亞。兩隊都...

  • Share this:

除了大家關注的 A組美國法國第一戰之外,稍早的另一場 B組預賽澳洲以 84:67擊敗奈及利亞。兩隊都是在熱身賽擊敗過美國隊的隊伍,澳洲雖然近 20年以來都擁有不錯的 NBA球員,澳洲自己也擁有高水準的的職業聯盟 NBL,國家隊在國際賽的成績也不錯,但是從來沒有在奧運拿過獎牌。奈及利亞則是在前湖人騎士教練 Mike Brown的帶領下,招募到非常不錯的年輕球員,成為第一隻在國際賽場(包括熱身賽)擊敗美國隊的非洲隊伍。澳洲 Patty Mills 25分,Ingles、D. Exum各 11分,奈及利亞效力於熱火的中鋒 Achiuwa 10分,效力於灰狼的 Okogie 11分。除了擊敗美國的法國以外,澳洲、 Luka帶領的斯洛伐尼亞跟老將雲集的西班牙,都是除了美國以外值得關注的金牌熱門。另外在聽英文轉播的時候會聽到澳洲隊被稱為 The Boomers,Boomer是公袋鼠在澳洲的俚語,所以澳洲的男子籃球國家代表隊也被稱為 The Boomers,跟美國稱二戰後出生的世代為 boomers是不一樣的意思。

觀看奧運層級的 FIBA的比賽的確跟現在的 NBA有很大的不同,就像法國隊 Fournier在今天擊敗美國之後說的「他們每個人的個人能力都比較禮害,但是我們是一隻比較好的隊伍。」,因為吹判尺度容許較多肢體碰撞,對區域防守沒有限制,較短的三分線跟較小的球場這些因素,除了美國隊之外,其他在奧運有出賽的隊伍在進攻上都用更多的 set plays,注重弱邊的掩護配合,跟不斷的跑動空切、開後門,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較小的球場跟對防守區域沒有限制,第二線或第三線的幫忙防守可以來的比 NBA更快,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弱邊的掩護跑動跟不斷的空切來轉移防守者的注意力,讓持球進攻的人能找到出手的空間或可以傳球的空擋,這跟 NBA近年越來越流行的 5-out,或者讓主要持球者打兩人擋拆製造局部優勢的哲學非常不同。在 NBA更常看到的是在三分線外埋伏的射手在持球者發動攻勢的時候,不空切或移動以免「干擾」持球者的進攻路線或者把防守者帶近持球者(也跟 NBA有限制的區域防守有關)。小人物自己以喜愛觀看籃球運動甚至喜歡打籃球的角度來看,奧運的比賽的確比 NBA的比賽有更多更接近不管是我們台灣的各層級比賽甚至自己打藍球可以借鏡或者理解的概念。

#Olympics
#小人物上籃
#thelittleguylayup


Tags:

About author
小人物 Hans, Fu 和幾位在台灣加拿大美國各地成長拓根的過氣大男孩,就像每個小人物籃球迷一樣, 曾經將籃球當作食物水空氣那樣理所當然, 也曾經把NBA當作宗教信仰那樣深研參謀. 在觀賞每一場賽事後, 除了期待下一場比賽的來臨以外, 也希望有地方可以討論分享又激盪彼此對於 NBA 等大大小小零零總總的看法. 在英語世界早有許多 ESPN Radio 等 Podcast 的時候, 總覺台灣的籃球小人物們也應該有屬於自己語言, 自己觀點的平台. 小人物們努力的用掉漆的中文跟各個小人物們分享非常對立不同於媒體的觀點, 希望能夠讓每一位小人物得到不同的討論,並能夠享受聽籃球, 嘴砲籃球, 討論籃球, 就像上籃那麼輕鬆簡單.
一個任何一位小人物都可以聽籃球, 討論籃球的地方. NBA不只是籃球. 聊籃球可以深入到一個邊線play,廣到種族文化多元的價值在哪裡。 Spotify, Apple Podcast, Podbean等各大平台搜尋 #小人物上籃!
View all posts